当前位置:知识百科 > 正文

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_九九重阳节什么意思 九九重阳节的含义

更新时间:2025-02-02 18:04 阅读量:26131

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,又称"老人节"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,一起来看看吧!

重阳节意思

重阳节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。"九"数在<<易经>>中为阳数,"九九"两阳数相重,故曰"重阳"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"重九"。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秋游赏菊、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。传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,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,感恩敬老。登高赏秋与好早感恩敬老是当今运腔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。

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

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旁袜衫。茱萸入药,可制酒养身祛病。古人把山茱萸作为祭祀、避邪之物,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王妃曾经佩戴茱萸首饰,于重阳日登高畅游,插茱萸枝、佩茱萸囊、饮茱萸酒、吟茱萸诗,极尽欢娱之乐。

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,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;或佩带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大多是妇女、儿童佩带,有些地方,男子也佩带。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<<西经杂记>>中就有记载。

文人们于重阳结伴出外登高赏茱萸,尤其在唐代,白居易、杜甫、寒山等几十位诗人均有吟唱重阳登高及插茱萸的诗。最为脍炙人口的是王维的<<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>>,诗曰:"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"

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、重九节、晒秋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由于"九"数在<<易经>>中为阳数,"九九"两阳数相重,故曰"重阳"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"重九",便有了九九重阳节这一说法。

重阳节的习俗

1、登高

重阳节又叫"登高节",所以每当重阳节来临的时知前升候,人们都会登高山、登高塔,杜甫写的<<登高>>便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。

2、赏菊并饮菊花酒

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,菊花盛开,据传赏菊及饮搭老菊花酒,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。每到重阳节的时候,人们都会赏菊、喝菊花酒,以求与陶渊明更加接近。

3、插茱萸和簪菊花悔御

唐代的时候,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的已经很普遍了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,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赠佩带的。

关于重阳的古诗

1、<<重阳席上赋白菊>>

唐-白居易

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。

还似今朝歌酒席,白头翁入少年场。

2、<<九日登高>>

唐-王勃

九月九日望乡台,他席他乡送客杯。

人情已厌南中苦,鸿雁那从北地来。